风楼阁全国同城网页版-附近学生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

聚焦清远
清新石潭:人大代表“妙笔生花”,勾勒乡村振兴壮美长卷
2025-02-28 10:45  来源:

  走进清新区石潭镇,山峦苍翠,河水清澈,林木葱郁,尽显生态之美。村庄内,民居民宿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庭院绿树成荫,展现出一幅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和谐画卷。近年来,石潭镇抓住“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培育的契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砥砺奋进、笃行实干,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石潭镇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作为,挥动“三笔”,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特色产业培育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更加稳固,村民生活愈加火红。

  首笔落墨:绘就环境新景,铺就乡村整洁底色

  良好的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石,更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石潭镇人大代表聚焦问题整治、环境督查、氛围营造,明确重点、攻克难点、直击痛点,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的“攻坚战”,以实际行动为村庄“洗脸”“梳妆”。

人大代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江绮雯 摄

  持续整治攻“难点”。人大代表积极联合“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参与逢“周二、周四”村庄清洁行动,紧盯“路边、沟边、村边”等整治难点,聚焦坑塘沟渠、房前屋后等易反弹角落,对杂草枯枝、乱堆乱放、道路垃圾等,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清理整治,消除盲点、解决难点,真正做到清洁一处,亮丽一处,实现村容村貌提“颜”增“质”。据统计,2024年以来,累计清理大件杂物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2000余处。

  强化督查抓“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对前期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持续强化督导检查力度。代表们变身“环境侦探”,围绕乱堆乱放、垃圾乱扔、垃圾桶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实地摸排检查,逐一拍照记录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紧盯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常态宣传明“重点”。进村入户,做环境提升的“小喇叭”。人大代表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通过上门入户、村民微信群等开展环境整治宣传,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扫、边沟水渠清理等,主动参与道路卫生维护,切实提高群众环境整治意识和行动自觉。

  次笔细描:雕琢农房新韵,尽显乡村文化魅力

  农房风貌提升,是展现乡村形象、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石潭镇人大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中,争当农房改造的“宣传员”“参谋员”“监督员”,从农房管控“小切口”入手,实现村庄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人大代表向村民宣传“百千万工程”。

  当好“宣传员”,政策传递暖人心。为提高村民对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石潭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辖区代表与镇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面对面宣讲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及改造方案的具体内容,并耐心解答疑问,帮助村民理解改造的意义和好处。对于个别心存疑虑的村民,代表们结合周边成功改造的案例,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打消他们的顾虑。在代表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最初的观望,转变为积极支持改造,“要把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当好“参谋员”,出谋划策促发展。在规划阶段,人大代表们积极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改造方案提供了诸多“金点子”?!霸勖瞧芽哟逡圆栉琶脑旆绺衲懿荒芏嗳谌胍恍┎栉幕??”镇人大代表、蒲坑村党总支部书记雷景洪在改造方案讨论会上提到。于是蒲坑村外立面改造风格定位为“岭南韵味、蒲坑古韵、茶颜茶语”,将茶韵致远的蒲坑茶文化特色融入农房风貌品质提升项目,依托“十里稻浪 茶果飘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实现乡村风貌的整体提升。

  当好“监督员”,保障工程见实效。坚持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指导,发现农房改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和施工方进行联系沟通,推动问题的解决,确保农房风貌提升行动行稳致远、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终笔添彩:培育产业新篇,注入乡村发展动能

  产业旺,乡村兴。如何引领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是石潭镇人大当下奋笔疾书的重要课题。

  盘活资源,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了解决撂荒地、土地流转问题,也为了带动一方村民增收致富,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石潭镇人大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通过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培训等,提高农户复耕积极性。同时,人大代表认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支持配合镇党委工作,推动对涉及农户的撂荒地出台了合理的流转方案,使农田恢复了昔日生机。同时,着力培育镇域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引进澳洲坚果种植,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农带农,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盘活闲置的格水小学建设坚果深加工基地、农旅产学研中心等,纵深发展一系列坚果后续产业,形成“春赏千亩花、秋收百吨果、全年可研学”的巨大效益,促进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镇澳洲坚果种植总面积约2500亩,总产量约1200吨、总产值约1800万元。

人大代表实地查看广东远夏坚果初加工厂的生产情况。

  文化赋能,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在走好特色产业“致富路”上,人大代表积极主动作为,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以蒲坑村为例,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该村以镇党委、镇政府规划的“十里稻浪 茶果飘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以茶塑旅,以旅强茶,创建集农业研学、乡村康养、文化科普教育、名优农产品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蒲坑茶产学研基地,打造“茶文旅”特色品牌,跨界开发“旅游+茶事体验”“旅游+民宿”“旅游+研学”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据统计,蒲坑村蒲坑茶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年产蒲坑茶约150吨,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蒲坑茶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金名片”。

  石潭镇人大代表用这“三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留下了生动的印记。未来,石潭镇人大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百千万工程”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助力石潭镇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做优做美生态环境,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履职担当,续写代表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故事。(南方+ 记者/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陈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