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同城网页版-附近学生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

聚焦清远
涵养文明风 温暖一座城|清远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2024-09-06 15:39  来源:

小朋友在连江社区共享会客厅参加活动。(记者 张彩霞 摄)(资料图)

  社区里能畅享丰富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手机里能切切实实解决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信息平台、家门口热热闹闹的“文明集市”“文明夜市”、舞台上富有清远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近年来,清远着力在拓展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壮大队伍力量、健全机制保障上下功夫,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做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一批批具有清远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让理想的明灯照亮城市,让文明的馨香充溢社会。

  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晚上6时30分左右,位于清城区洲心街道连江社区的共享会客厅灯火通明。居民小刘一边用手提电脑工作,一边等待即将开始的读书会活动。在这里,每周都会举行一期由居民个人作为“一日厅长”策划组织的社区读书会,由居民个人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活动。

  近年来,连江社区联动清远市老干部大学、清远日报社打造文明实践共享服务空间,探索“公益+商业”社区运营模式,激活社区治理活力。清远市推动建立“中心、所、站、点”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积极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连江社区会客厅作为连江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延伸空间,主要做好特色和创新服务。

  连江社区会客厅,是近年来清远着力打造常态化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态势,是志愿服务触手可及的一个缩影。目前,清远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85个、实践站1228个,实现县镇村文明实践阵地100%全覆盖。同时,推动清远市税务局、清远日报社、清远海关等16个文明单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整合文化祠堂、校园场馆、公园景区等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空间”等特色阵地229个,打造便民利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群众需要什么

  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

  如何精准对接?把群众的诉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清远,“点单派单”,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在清城区,市民通过手机端登录“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首页即呈现出“我要报活动、我有需求、我要用场地”等选项。在这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伍“接单”,群众“评单”?!八牡ァ痹诵谢?拓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线上阵地,让线上与线下形成联动,给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了更多拓展空间。

  除了清城,清新、英德、连州、连山、阳山等5个县(市、区)也都自主开发了文明实践APP,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需求库”“项目库”和“队伍库”,优化“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流程,探索打造集阵地平台预约、活动发布、线上课堂、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云平台。佛冈、连南则运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文明实践功能???形成“两中心一平台”多线并驱的工作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据统计,近年来,清远通过文明实践信息平台累计服务群众63万人次,上线活动3万多场次,创新文明实践“上门服务”的模式,把群众所需所盼变成文明实践服务清单。

  家门口的“文明集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7月,一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市”在连南三江镇的市集上举行,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团委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联合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妇联等部门的志愿者化身为禁毒宣传员、法治小讲师、反诈卫士,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将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防骗技巧、毒品危害等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直以来,清远注重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生活,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快闪模式”。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文明实践集中行动”,截至目前,举办“文明集市”“文明夜市”等集中行动82场,以“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服务”作为与群众的“赴约信号”,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逛热闹夜市、看文艺表演、听文明夜课。

  此外,市文明办积极整合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明单位、文艺院团等优质文化资源,通过城乡联动、结对共建的方式下沉基层,广泛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沿着北江读诗词”“戏曲进乡村”“我为群众拍全家?!薄拔椅褐谒痛毫透W帧钡任拿魇导疃W橹窦湮囊胀盘?、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举办非遗项目壮族织锦、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排瑶民歌等展演、培训活动,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方式传播文化与思想。

  在打造文明实践项目品牌方面,清远积极创新“文明实践+文艺服务”“文明实践+文明单位”等“文明实践+”模式,促进实践活动品牌化,成功打造“清远红色文艺轻骑兵”“清远礼仪文化节”“非遗过大年”等品牌项目。通过“文明实践+文明单位”,推动行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家庭”,推出“沿着北江读诗词”“蒲公英儿童公益计划”等结对共建品牌项目,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拓展文明实践“朋友圈”

  用“乡音”传“党音”,2018年,清远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乡村新闻官们有的是村里的干部,有的是颇具威信的乡贤,有的则是热心村中事务的年轻人。他们在政策宣讲、农作物推销等方面,能让更多群众有身份的代入感和现场感。为充分发挥乡村新闻官的优势,近年来,市文明办遴选出330名乡村名嘴、乡村能人,组建成一支具有较深理论素养、较强业务宣讲能力、群众亲和力高的乡村新闻官宣讲队伍,在推进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宣传三农政策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清远8个县(市、区)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统筹管理。街道(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社区(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建立起常态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此外,市文明办通过整合团委、教育、卫健、司法、科技、文联等党政机关资源,成功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绿动清远”环境?;さ?0支专业志愿队伍。同时,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的作用,培育了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英德市大白陆战队、“瑶老”志愿服务队、民谣志愿者等队伍30多支,这些队伍以“结对帮扶”“逢8出发”等形式下沉到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来源:清远日报记者/曹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