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的农家小院、绿树成荫的乡村小路、热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正在清城区徐徐展开。
近年来,清城区各地正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打造龙塘镇银盏社区、石角镇黄布村、源潭镇迎咀村等一批“五大行动”样板村,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让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不断开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清城区龙塘镇银盏社区荷二村,青山环绕、环境优美。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加强规划布局,打造“高颜值”乡村
人居环境更“靓丽”,镇村发展才更有“底气”。
近日,记者走进龙塘镇银盏社区发现,作为清城区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美丽圩镇(银盏片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包括“三线”落地、停车场规划建设及路面黑底化、农庄改造、红绿灯安装、绿化种植、国道沿途美化、排水整改等项目,均已完成。
“以前只能在家门口停车,现在规范了停车位,路面进行了硬底化,村里变得整洁多了?!币抵行拇宕迕衽塘刑舅?,美丽圩镇(银盏片区)项目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源潭镇迎咀村,村民通过“一月一统计、一季一兑换”的方式便能在积分超市使用积分兑换物品。迎咀村委通过构建基础积分、贡献积分的积分体系,对涉及需要村民履约的项目赋予一定分值。积分评比可分为“门前三包”、畜禽圈养、绿化美化等,以积分制公示牌和村级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展积分累积和公示,该活动获得村民普遍认可,积极参与到其中。
整洁的清城区源潭镇迎咀村。通讯员 黄旖旎 供图
在石角镇石岐村,村民们自发在自家门前种上蔬菜,屋后栽上瓜果,还在小花园里种上了各种花草,让村庄充满生机。而在小公园里,村委会则安装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方便大家锻炼身体、聊天休闲。目前,石岐村已建成休闲公园、公厕、环村路、亮化工程、羽毛球场、篮球场、绿道、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池、配备休闲健身路径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范指导,2023年12月印发了《清城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试行)》《清城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美化工作指引(试行)》等图集和指引文件,一方面为新建的自建房提供关于户型、外立面等参考,让业主有更多专业、细致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为已建成的自建房提供改造提升的思路及方向,保障农房外立面的统一有序。”清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全区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已完成1223栋。
此外,全区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基本已将乡村绿化、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相关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有序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指导各镇(街)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积分制、清单制等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创新运用各种乡村治理模式。
深挖文化内涵,乡村文化“活”起来
乡村要发展,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
近年来,石岐村充分挖掘和?;ご迥诜岷竦睦肺幕试?,打造出具有石岐特色的醒狮文化“白沙村文化纪念馆”文化阵地。将传统武术文化和移风易俗工作融合,并探索出“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孩子在文化馆里学习武术的同时也塑造践行文明行为的理念,回家后反哺到长辈,从而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得到更好地传播。
石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石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开展“新风新规”宣传推广,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明新风走进群众生活。除了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实践,邀请群众参与讨论会、小游戏等趣味活动外,还组织开展专题宣讲,通过发动移风易俗宣讲队伍,结合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在“大榕树下的小讲堂”宣讲活动中,乡村新闻官以生动易懂的乡音土话结合事例向村民宣讲移风易俗新风尚,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清城区石角镇石岐村开展村民议事会。通讯员 黄旖旎 供图
在石角镇黄布村,党员服务队、村民志愿服务队为大家提供着各类志愿服务。村中宣传栏设立了“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妯娌”“乐于助人”“最贴心子女”“最美乡贤”6个道德模范榜,以“村里人、身边人、村里事、身边事”影响带动村民群众见贤思齐。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家长学校等资源,组织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树优良家风 建廉洁家庭”等活动,弘扬优良家风,推动家风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
目前清城区已建成1个实践中心和分中心、4个乡镇实践所、71个行政村实践站,实现全区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乡村文化空间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开展主题性文明实践活动约5644场次,受惠群众约7.1万人次。各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约1294场次,受惠群众约1.67万人次。
壮大集体经济,力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壮大集体经济。
“改造后,招牌更醒目了,还多了个漂亮的小庭院。”在银盏中心村外经营农庄的村民赖建荣说,希望借助周边的旅游资源,通过农庄的风貌提升,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光临。经过房屋外立面、庭院风貌及绿化的全面提升,银盏温泉对面广清大道旁的12间农庄已焕然一新。赖建荣的农庄就是被改造的农庄之一。
改造后的农庄房屋外立面换上了统一的淡雅色调,使用传统的岭南建筑设计及龙塘特色非遗项目陶缸元素,与周围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乡村新风貌,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雅、舒适的用餐环境。
据悉,龙塘镇正积极打造特色美食街、流动商贩集散地以及“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展销中心+银盏文旅服务驿站,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将资源地理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流动商贩集散地建成后可容纳流动商贩约200位,既规范了长隆景区周边经营秩序,又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清城区龙塘镇银盏社区荷二村,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在黄布村,村民已初尝乡村旅游项目带来的红利。
依靠天然形成的“十里江景”草原沙滩“网红大榕树”等标志性自然景观“网红IP”,位于石角镇的北江堤岸,“星链之音”露营基地“星月谷”小型田园综合体、国潮“1953创意产业园”等生态文旅资源以“打卡点”的方式已串点成线。
位于清城区石角镇的“星链之音”露营基地。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黄布村以21公里“多彩北江?凤舞清平”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线,串联北江沿线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特色河鲜餐饮营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农房风貌管控等政策,逐步完善示范带沿线旅游设施配套,把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大堤风光生态旅游新业态。既带动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又让村集体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目前,助推示范带“网红经济”持续升温,示范带年均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沿线相关旅游产业年均经济收入超过2000万元。
2024年,清城区石角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辖区内美林湖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来源:新清远记者/叶慧勤 通讯员/雷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