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治理涉及各类主体以及不同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清城区凤城街道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将政府资源整合优势、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群众动员优势凝聚成合力。
在凤城街,过去最繁盛的商业区、传统的店铺、青砖黛瓦的院落式大屋坐落于各大街小巷,为清远文化起源地。老城区如何焕发新活力?新时代社会治理怎开展?
凤城街道的答案是,以社会工作为切入点,建立起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精心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圈”,绘就一幅“聚民心、暖人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画卷。
凤城街道连续开展四届“寻找社区合伙人·共建文明社区”项目,把创文活动开展的“主导权”交给居民。
构建新平台
党建引领凝聚多元主体合力
为促进“五社联动”,凤城街道近年来创新搭建多个平台,成立社区办、社工站、社区互助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及社区冠名基金,将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汇聚协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成立社区办。凤城街道率先成立社区建设办公室(下称“社区办”),统筹起全街社区治理工作。社区办作为链接各方资源、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统筹指导部门,将分布和活跃在社会基层各领域的多元主体吸纳到公共治理实践中来,指导各社区进行自治管理,直接面对多样化、差异化的意愿和诉求,形成以赋权、协商、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治理方式,指导社工联合各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良性社会生态。
组建社工团队。2017年以来,凤城街道自聘多名社工,加上“双百计划”配备的社工力量,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团队,成立凤城街道社工站,由街道直接管理,社会工作服务覆盖到全部28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社工”。
成立社区互助会。2019年1月,凤城街道正式成立凤城街社区互助会,下辖监事会、理事会、秘书长和专委会4个部门,并在专委会下设置财务委员会、筹资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传播委员会和智库,打造一个集资源链接支持、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联合为一体的枢纽型平台。
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2019年8月,凤城街道率先成立全市首个街镇级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坚持“党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工作模式,以及搭建孵化培育平台、交流平台、互助平台、便民平台和社工队伍平台,充分发挥联合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反映群众诉求、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立社区公益基金。2020年1月,全市首个社区冠名基金“清远市慈善总会?凤城社区公益基金”在凤城街道成立。这是凤城街道走出的“社工+慈善”第一步,基金的服务宗旨是扶贫济困、回应需求、培育力量、发展公益,通过聚集慈善资金和公益人力资源,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擦亮新品牌
“红色管家”让小区变成“大家管”
为破解居民小区基层治理难题,办好群众实事,清城区凤城街道创新推出“红色管家”小区治理试点项目,并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重点民生项目,以“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多元共治”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组织向居民小区延伸,并赋能基层党组织发展成为开展群众教育、提供社区服务、解决生活难题、化解邻里矛盾、孵化群众组织的核心阵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基层共建、共享、共治新体系。
加强“红色引领”,全面渗透基层治理。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在党建引领。凤城街道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注重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建小区党支部、小区理事会,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向小区全面渗透。二是实施项目化管理。创建“红色管家”品牌,从项目管理的逐步深入中发展,通过项目设计和体系建设,实施复合管理和标准执行,旨在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三是开展试点示范推进。以胜利雅苑等小区为试点,挖掘小区居民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在小区成立党支部、党小组,理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业主代表和社工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穿项目始终。
建好“红色矩阵”,搭建“红色平台”。一是实施楼长制。在单体楼、开放式小区开展楼长制,通过“自荐—推荐—审定”三个环节,在楼栋中推选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成为楼长,对楼栋进行服务和管理,打通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延伸到楼栋的神经末梢,结合街道微改造工程,作为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契机,征集居民意见建议,调研需求,参与方案设计等。二是打造参事议事平台。搭建社区“两委”成为、小区热心居民、物业公司党员、社工组成小区理事会,打造居民参事议事的四方平台,定期开展党群联席会议,通过了解掌握小区继续解决的问题,形成小区居民“需求清单”,推动群众热切盼望的和关注的实事项目化、短线化解决。三是建立社区智库。以西门塘社区为试点,组建一支15人的智库团队,成员包括社区工作者、社工、党员、教师、医务人员、律师等,社区智库发挥智囊团作用,共商共治社区事务。
创建“红色联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创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社会组织、专业化社工互联互动的“红色联盟”,引领社区治理向公益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是挖掘联动社区资源。以社区为枢纽站,一边吸纳整合合作单位资源、政策资源和专业知识网络,理清“有什么”,建立“服务资源库”,一边摸清社区治理、环境治理、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等所需资源,明确“要什么”,建立“资源需求库”,通过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服务效果和质量。二是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发动小区理事会党员、物业企业党支部党员做表率、当先锋,组建服务小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动员居民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在“输血”的同时不忘“造血”,通过挖掘能人、组建团队、集结成员、规范组织、规模运作,组建更多适用于社区治理方向的社会组织。三是提升专业服务。由物业公司出资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优先聘请本小区符合条件的居民成为社工。由社区互助会承接运营项目,依托“红色管家”平台,组织督导专家团队对社工服务项目进行督导,对社工成长进行培育。通过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物业+业主代表+社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让小区变成“大家管”,提升小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解决城市居民身边的“烦心事”。
创新打造多个社区治理品牌。除此之外,凤城街道还打造了多个社区治理品牌。自2018年7月起,凤城街道连续开展四届“寻找社区合伙人·共建文明社区”项目,把创文活动开展的“主导权”交给居民,把每个社区的创文活动分为关爱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弱群体服务,开展未成年人文体公益活动等18个子项目。当前,该项目产生了102个合伙人团队,认领了1762个子项目,开展了4000多场活动。
激发新活力
促进文化传承老街区变身新地标
传承历史文化,细品韵味凤城。
清远又称凤城,渔民张易舍身救凤雏,凤凰献身救灾民的人凤相救悲壮感人的传说在清远流传上千年,至今仍有大量“凤”元素流传。人们为了纪念张易,便把他居住的那条梧桐树旁的巷改名为“起凤里”。为了纪念那只大凤凰,又在现今工人文化宫前的空地上筑起了一个高台,命名为“凤凰台”。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凤城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定期开展《凤城讲古》活动,传承历史文化,细品韵味凤城。凤城街还启动社区文化节,举行系列趣味文娱活动,为居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退而不休的本土文化名人何必,也以社会文化义工的身份,驾着电动车,频繁参与有关社区各类公益活动,为大家讲解旧清远民俗风情。他还先后编辑出版《清城记忆》《清城掌故》,成为了解清城历史的通俗读物。
升级改造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
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
起凤里所在的大观社区,下辖8条街,不过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街,在这里有清远的老电影院、清城影剧院及工人文化宫等老场馆。这也是典型的凤城街老旧小区代表,处处可见的老旧街巷,一砖一石一木,都承载着清远的历史文化底蕴。
老街是城市的根。近年来,区、街道两级大力挖掘和?;け就辆沙乔?、老街区的文化底蕴,把清远历史的“根”延续下去,让居民更有归属感。2020年12月,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改造内容包括建筑外立面翻新、特色窗花安装、广告牌翻新以及美化亮化等。2021年2月4日晚7时30分,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正式亮灯。
南门街亮了。
老街小巷整治下足“绣花功夫”。
高基里社区的汽修厂宿舍毗邻清城区法院、清城区检察院、进修小学和法治公园,附近的法治公园可供居民休憩散步,但缺少相应的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周边外来人口租赁房屋居多,人员流动大,法治意识较淡薄。
着眼于此,高基里社区微普法公园开展建设,通过选取空地进行道路硬底化,增设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石桌石凳、法治宣传栏,并对轿车、摩托车等停车位进行重新规划,让居民能在日常生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同时依托微普法公园开展法律知识科普、讲座、竞赛等活动,作为法治公园周边的建设延伸,形成法治阵地。
老城老街不是破败混乱的“代名词”,凤城街道下足“绣花功夫”。2021年9月中旬至国庆节期间,凤城街道根据空中缆线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各社区工作人员针对电源线凌乱、废旧电源线、私拉乱接充电线等现象逐栋逐户、逐线逐段、逐米逐处进行“地毯式”排查,并组织专业技术电工对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区域乱搭乱接的电线电缆进行拆除清理。
整治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架空线路梳理、杆路合并拆除和线路“上改下”等手段,着力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弱电线缆违规架设、胡乱附挂和私拉乱接等乱象,28个社区空中缆线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宜居、安居、乐居的生活生产环境。(来源:南方+)